1941年12月3日,延安新華廣播電臺日語廣播正式開始播音,中國人民對外廣播事業由此翻開光輝的一頁。中國人民對外廣播事業自誕生之日起就與我們的國家和民族同呼吸、共命運。該專題片共三集,《戰斗的號角》、《友誼的橋梁》、《大國的聲音》,每集30分鐘,通過回顧中國人民對外廣播的創建壯大的歷史;闡釋對外傳播事業連接中外、友誼橋梁的重要作用;重點展現在新的融合發展時期,總臺國際傳播力的不斷增強,以新時代國際傳媒的責任與擔當助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,向世界發出更加響亮的中國聲音。
讓中國走向世界,讓世界更了解中國。中國人民對外傳播的歷史,伴隨著中國“站起來”、“富起來”、“強起來”的全部進程。如今,中國人民對外傳播的聲音,穿透80年的歷史,越來越高昂。黨的十八以來,中國的航船駛入偉大的新時代。打造具有強大引領力、傳播力、影響力的國際一流新型主流媒體,是習近平總書記給總臺這艘傳媒航空母艦在建造之時指定的目標。面對百年未有的大變局,總臺積極推進媒體融合,整合對內對外資源,對外講好中國故事,向世界展示一個真實、立體、全面的中國。
導演手記
◎
《聽,穿透歷史的中國聲音》創作有感——總導演 李輝
◎“創作永遠在路上”——《聽,穿透歷史的中國聲音》創作手記——分集導演 張茜菲
1941年12月3日,誕生于抗日烽火中的中國人民對外廣播,用日語在世界反法西斯東方主戰場上吹響了戰斗的號角。1947年9月11日,在中國人民解放戰爭進入大反攻的關鍵時刻,英語廣播應運而生。新中國成立后,一批批愛國華人華僑回到祖國,承擔起創辦外語廣播的歷史性重任,隨著綜合國力的不斷增強,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,總臺的國際傳播密切配合國家外交斗爭,為中國創造良好的國際輿論環境,在國際輿論場中更好地發出中國聲音。
新中國成立后,隨著國際環境的不斷變化,對外傳播的形式不斷多元化,通過不同形式的與受眾之間的友好互動,中國人民對外廣播在服務黨和國家外交大局、服務國家經濟建設、加深各國人民對中國的理解和支持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。隨著中國聲音傳遍五洲,不同形式的對外傳播架起了與各國人民相遇相知的橋梁,推動我國同各國的人文交流和民心相通,中國的朋友圈越來越大,中國的道路越走越寬。
進入新時代,向世界展示更加真實、立體、全面的中國,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??偱_的對外傳播事業插上技術創新的翅膀,在從傳統媒體向全媒體融合傳播發展中,利用多元化的手段,與世界增進交流、加強互信,打造國際品牌,傳播中國聲音。向著具有強大引領力、傳播力、影響力的國際一流新型主流媒體邁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