節目分別從主糧作物、經濟作物、畜牧水產、水果蔬菜、自主研發五個維度,全景講述中國農業機械化發展保障國家糧食安全、助力國人美好生活的故事,生動展現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農業機械化發展的巨大成就。
良渚文化,不僅在中華文明起源的研究進程中,打破了傳統的“中原中心論”,而且突破了“文字、金屬、城池”三要素作為文明判斷標準的傳統理論,為文明判斷標準提供了“東方模式”。
作為一部展現新疆棉花產業與棉農生活的紀錄片,該片體現出的內容共情性、文化多樣性、影像真實性,使其不失為一部紀錄片佳作,也為國內外觀眾提供了一個觀察、理解新疆棉花與棉農的有效影像文本。
一部聚焦2021年阿克蘇地區阿瓦提縣艾爾肯、管小燕和馬貴忠3戶棉農在秋收時節生活的紀錄片,是如何引起國際共鳴,開啟國際對話的?
該片深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克蘇地區的阿瓦提縣,記錄下三戶棉農家庭在棉花豐收時節的真實生活。片中有關新疆農村現代化的紀實呈現,讓海外觀眾對新疆有了全新的認知。
在專題片《聽,穿透歷史的中國聲音》中,我擔任第二集《友誼的橋梁》導演,在近四個月的時間里,我經歷了一段“創作永遠在路上”的難忘時光。
作為一部在電視上播出的系列紀錄片,《遠方未遠》能夠入圍北京電影節紀錄單元,真真切切是個驚喜。似乎這個“入圍”,給過去的三年,給同行的伙伴,也給鏡頭里那些交付真誠和時間的人們,一個小小的交代。
美國著名作家、記者安娜·路易斯·斯特朗的一生,經歷了在美國、俄國和中國生活和工作過三分之一的時光。她不遠萬里,六次來中國。她的報道和著作,充滿對中國的同情和摯愛,幾乎包括了中國革命的整個過程。
說起安娜·路易斯·斯特朗這個名字,或許大多數人不是很熟悉。但說起“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”,大家都知道是毛澤東的著名論斷。其實,這句話就是毛澤東當年在延安對斯特朗說的。
96年前,美國著名記者安娜?路易斯?斯特朗乘坐西伯利亞鐵路快車,第一次前往中國采訪,她沒有想到,從此她會與中國結下生死與共的情緣。她為什么來中國?她在中國經歷了些什么?她對中國的情感是如何悄然變化的?